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时政同步 >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的路径思考
2023-06-14 21:38:00时政同步 460人已围观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的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他也曾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可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坚定历史自信具有相通性。对大学生展开历史自信教育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一、“融入”的基本理论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对伟大建党精神定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伟大建党精神最科学的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品质。伟大建党精神因其具有的先进性、实践性、革命性内涵,而更具历史自信教育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鸦片战争以后,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还是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维新运动,都没能救中国,这让历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人们变得自疑、迷茫,急需先进人士、先进组织能够帮助中国重新挺立起自信的脊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苦苦探寻中华民族出路的先进知识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助力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新时代,中华民族重新挺起了历史自信的脊梁。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史,也是一部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史,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在党的实践中得以丰富。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等为关键词的伟大建党精神为坚定历史自信注入了丰富的营养,也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坚定历史自信方面有充足的经验。
(二)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
历史自信,植根于对历史发展认知不可撼动的内在心理品格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让大学生铭记历史、以史为镜,坚定历史自信,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活水。
二、“融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的相通性
伟大建党精神和历史自信的源头,都是中华民族踔厉奋发的实践。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归根结底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认识和精神层面的教育,是指导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教育。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历史自信教育,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两者的融入是相互促进,正向发展的,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必须的。因此,两者的密切相关性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历史自信的必要性
一方面,就国际国内大环境而言,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是空前复杂的,对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形成了挑战。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研究中指出:“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当前,大学生世界观受到“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的侵蚀,使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
上一篇:研讨发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精神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某银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服务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汇报
某银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服务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汇报今年以来,在*银保监分局的指导和帮助下,*银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监管自觉和行业自觉落实监管要求,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普惠金融、推动绿色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积极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截至2023年3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列全省*第1位;年净增*亿元,个人贷款余额*亿元,年净增*亿元学深悟透思想聚力推动发展
党课:学深悟透思想 聚力推动发展同志们,今天由我围绕“学深悟透思想 聚力推动发展”为题上一堂专题党课。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大家要在主题教育中不断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聚焦发展瓶颈,主动思考突破,大胆创新实践,深化高质量发展共识,共同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高度重视,深刻理解重大意义(商务风课题研究计划实验报告演讲PPT模板
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关于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调研报告
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关于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管理是机关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也是党政机关自身建设和内部治理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市调研和实践为依托,结合全省部分省辖市的情况,从公务用车管理的现状、意义和目标定位、主要制约因素等入手,对新形势下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进行分析探索。 一、现状分析 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实现了“便捷派车、高效用车、